2月16日,欧委会对华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小编采访观察发现,反倾销频发已经呈现出一种“连锁反应”,目前陶瓷企业正在寻找积极的应对办法,部分企业也已经尝试走出国门,到国外设立工厂,以此来规避反倾销以及其背后的高关税。
欧盟对华陶瓷厨餐具发起反倾销调查
2月16日,欧委会对华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昨日,小编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了解到,目前佛山大概有近30家企业涉案,并正在准备应诉中。
此次立案,对于陶瓷行业来说又处于一次新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且意味着欧盟对华陶瓷已经发起了全面的反倾销,产品包括建陶、马赛克、日用陶瓷等。国外市场频频受挤压,未来的市场应该如何应对?小编采访观察发现,反倾销频发已经呈现出一种“连锁反应”,目前陶瓷企业正在寻找积极的应对办法,部分企业也已经尝试走出国门,到国外设立工厂,以此来规避反倾销以及其背后的高关税。
本地近30家日用陶瓷企业涉案
2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欧盟对我国陶瓷厨餐具开始反倾销调查的通知》,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份通知中所提到的陶瓷厨餐具就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日用陶瓷。
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后,小编采访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他透露,这一立案将涉及到全国2000多家日用陶瓷企业。我国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的70%,按照2011年中国与欧盟日用陶瓷交易的金额计算,此次涉案金额高达7亿美元。目前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等,其中广东多集中在潮州、佛山、东莞、深圳等。
按照该协会的初步统计,目前佛山有近30家企业涉案,有来自禅城、高明、顺德、三水等区的企业。
应诉如失败前后对比利润相去甚远
对于反倾销调查,大部分企业认为是“生死攸关”的博弈,特别是与欧盟之间的较量。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陶瓷企业获得过胜诉,而被征收的反倾销税则令企业大大“吃不消”而退出市场。
业内人士以一个陶瓷杯子为例介绍,在应诉前,在国内的生产成本大约是0.7美元,出口到欧洲之后售价大概是3.5美元,其中运输等成本约占1.5美元,国外经销商一般能获利1美元,而国内生产企业所获得的净利润只有0.1美元,国外经销商的获利大概是国内生产企业的10倍。如败诉,生产企业所获得的净利润至少要再降低20%。
“反倾销关税动不动就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即使按平均税率计算也要达到近百分之三十左右,一件商品加上反倾销关税后,成本立即飙升了两成以上,一只仅获利0.1美元的杯子不再有利润,还要赔本。”业内人士告诉小编,一般征收这种“惩罚性”关税,成本立即就翻倍,而普通的陶瓷产品利润仅只有5~10个百分点,企业只好选择退市。
小编观察:反倾销现“连锁反应”
小编观察了解到,此前欧盟已经对瓷砖、马赛克等进行反倾销调查,而此次调查则波及到日用陶瓷,也就是说欧盟已经对华陶瓷产品发起全面的反倾销,不管是建陶还是日用陶瓷,涉及多个用途领域的陶瓷产品。
对华陶瓷反倾销,不仅在不同的产品间蔓延,还在不同的国家间蔓延开来。
小编了解到,在欧盟对华陶瓷日用厨具发起立案调查的十多日前,也就是2月7日,印尼反倾销委员会发布中国陶瓷餐具产品反倾销调查终裁前披露,拟对上述产品征收87%的反倾销税。同时,小编还了解到,去年至今,反倾销“寒流”不断,对华陶瓷发起反倾销的国家有韩国、印度、阿根廷、秘鲁、巴西、泰国等。
蓝卫兵认为,从一系列的反倾销案看来,外国对华陶瓷反倾销正在形成一种连锁反应,不仅不同区域的国家跟风,还将会有不同的产业跟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中国产品将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
他说:“部分区域的国外市场,目前国内陶企能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小,建议佛山乃至全国的陶瓷企业需要积极应诉,不放弃每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