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室内设计联合会
知名高校

活动回顾 | 【致敬乡土】第75期月谈越好活动实录

编辑:超级管理员   来源:河南室内设计网     发布时间:2019-6-16 6:40:39      点击:12382  
室内设计师交流空间


    5月27日,【致敬乡土】第75期月谈越好在郑州瓦库17号店举行,本次活动由郑州桂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的学术支持、美国百色熊涂料的全程品牌支持;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余平老师进行了主题分享,由乔飞、刘鹏、刘蕾共同策划主持。来自郑州的40余位设计师在活动现场共同参与了互动交流。
01

    蓝色设计合伙人&设计总监、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乔飞做为本次活动的串场人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致敬乡土】:“【月谈越好】一路走来不易,它是一个共享、学术的平台。今天来到瓦库,置身余平老师的作品中;想起在5月初在河南美术馆举行“古早中国:余平·古民居摄影展”,通过摄影展 进一步了解余平老师这么多年来的一种经历、看到的人和事、不同的生活方式、他的一些观点,整个把生活、记忆,匠心的精神,甚至顺应自然,敬畏天地,天人合一的这种状态。
    通过余平老师的摄影作品、瓦库作品的呈现,激发了我们对乡土的一种重新的认知。想起杜甫的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的理解是,大咖嘉宾此相聚于此,学术组织背后的付出,以及交流分享后,大家能得到一些阳光和雨露;我们今天将聆听一场走进心灵的交流,还原我们最本真的一种状态。”

    接下来的环节,由青草地设计项目设计师、东北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刘蕾介绍了到场嘉宾:
    著名设计师、摄影师、教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余平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于德水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罗勇
    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少君
    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总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鼎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设计总监:孙华锋
    郑州弘文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王政强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郑州桂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紫瑞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闵顺柱
    美国百色熊涂料郑州公司总经理:宋永奎
02
嘉宾致辞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鼎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设计总监孙华锋:“在设计行业,很多设计师都喜欢摄影,包括我在内。这些年看了很多世界级摄影大师的作品,研究了用光、拍摄角度、揣摩摄影师的用意;余平老师这次在郑州的摄影展,观展后自己的感觉是直击内心;是当下、在地的、是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
    今天的交流也邀请到了摄影界大咖,是一次跨界的交流;艺术是设计的根本,是滋养我们的土壤。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生活,面对我们的爱好,面对我们的事业,这些是我们真正要去关心的东西。”


    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赵少君:“瓦库因为做了设计作品的经营,所以跟河南的设计师互动很多。今年是瓦库来到河南的第十年,而今天刚好是瓦库郑州五号店十周年店庆。
    ‘设计就是生产力’,设计为商业带来了价值。瓦库是余平老师的原创设计,从瓦库1号到33号,目前全国有近30多店在经营。所以,原创设计作品为商业带来的价值,是在瓦库体现的淋漓尽致;瓦库是文化艺术空间,这里有茶,有餐,让所有瓦库投资人分享到了投资艺术空间商业价值的回报;瓦库是设计作品,将继续支持室内设计行业和月谈越好的活动。”

04
致敬乡土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于德水:“室内设计领域是在文化艺术圈,和当下与社会连接最密切一个领域;也是很多从事文化,从事艺术的很多朋友很仰慕的一个领域,因为这个领域直接处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一线。社会的发展和城市面貌都和每一个人的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密切相连。
    今天活动的主题以余平在郑州的摄影展作为一个话题。如果从摄影角度来谈,以我从事的摄影领域来聊些感受:
    一、摄影的现状。摄影在今天,已经跟过去摄影在文化领域的概念是不同的时代;《中国摄影家》杂志是摄影圈子最权威的一本刊物,在第五期刊了赖声川(作家、剧作家)、段正渠(画家)、于坚(诗人)三人的摄影作品;上周,在《中国摄影家杂志》编辑部新开创了的摄影画廊的首展,就是这一期三个主要作者摄影作品的展览,展览名字叫“无需理由“,这四个字很恰当的表现了摄影在中国当下存在状况。实际上,像余平一样,有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了相机,相机在今天这个时代来说就像一个工具,就像多年前那支笔一样;它可以记录你的生活,可以用于我们的精神表达,可以用于我们的艺术创造;这是摄影今天的现状。
    二、在专业的领域构建自己的专业体系。作为一个设计艺术家的余平,他拿起相机,首先从专业出发运用了这个工具,有了重要的文化的像征性。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艺术、设计所走过的历程是一致的,首先要接受和学习这些外来和一些先进的文化观念,然后构建一套自己的专业体系出来。
    余平的摄影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标志,他为什么要拿相机拍这些中国普普通普的民居,因为他有自己的文化视点和文化立场。在整个专业发展历程中,这个阶段很重要,当他回顾到本土文化上,突然感觉到,这片土地应该给他的专业带来丰富引领的时候,这是他的一个记录。当我们今天坐在瓦库这个环境的中,感受到的是中国的、属于自己属于本土,带有历史感的,是我们的先人祖先所引导起来的文化积淀所打造的空间。这就是他为什么拍古民居。在专业上,他寻找到的一个确立高度的基点,就是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余平拍古民居,给我们很多人了启发;就他的摄影作品来说,我从三个角度看到他的意境和价值:首先他拍得这些作品构成了一个属于他个人的精神表达,这就是艺术性;第二点,对于我们从事摄影领域,大家面临着拍什么、怎么拍的困扰;在余平这儿根本不存在,他拍什么,出于一种强烈的需要,他要关注这些;怎么拍,他的艺术修养和素养完成这个是游刃有余;第三点,余平的影像具有文献价值和意义。因为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坚持不懈的拍摄收集中国民间各种古民居,从材料到结构到样式,所分为木土砖瓦石,这几个单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今天这个特定的时代,在具备艺术表达的同时,能显示出来一种珍贵的文献性。”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河南室内设计网”创始人、郑州桂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紫瑞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闵顺柱:“第75期“月谈越好”活动的级别和质量,截止目前应该是最高的,形式也是别开生面的。活动主题“致敬乡土”,是围绕余平老师的古民居摄影而展开的室内设计、建筑摄影、以及乡村民宿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话题的探讨交流与分享。参与这次活动的有中国摄影界的著名人士、河南室内设计界的资深精英们以及跨界的艺术家等。曾经几次,想邀请余平老师来郑州,于河南的设计师分享一次他的室内设计,都因种种原因未能达成,这次借“古早中国、余平古民居摄影展”后续交流分享活动的机缘,终于实现了聆听余平老师为我们解读他的艺术与设计的心得,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我与余平老师,因由学会已结缘多年,他一直都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原因有三:其一,余平老师虽学富五车,名著业界,但他为人低调,和蔼可亲,多年如一日。其二,同为室内建筑师,并非为经济效益所左右而什么都做,几十年只潜心一个系列的研究与实践,终成独特的完善的设计思想体系,并对于室内设计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三,在这个所谓人人摄影的年代,而余平老师,又是几十年专注一个题材,抢救性的抓拍了一些已经成为孤本的影像,作为一个自认为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我来说,更是由衷的钦佩余平老师的这种执着。”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罗勇:“首先介绍一下自己,在摄影家协会担任副主席,更多的是给大家服务 ;自己在做的一家画廊叫“全视影像画廊“,是中国中部的第一家,也是中国最早期的专做影像的画廊之一;其中余平老师的作品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个中国照片项目的百年计划中的一个老师,也是其中为数不多的非专职摄影师之一。
   我们的画廊,是把影像艺术品转化为有价值的艺术品,也在陆续做一些衍生品,或者把这些作品进入家庭,这就是中国照片项目。影像本身表达有几点:介绍事务的来龙去脉事物的本质,余平老师的作品就在于此。我们作品还包括很多门类,用中国摄影师拍摄的人文和自然,历史和当代,反映中国现状、过去和未来;影像不光是收藏,更多的是进入生活,希望更多的设计师朋友关注影像。“

    设计师、摄影师、教授,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余平:
    “2008年我在郑州做了一个“瓦库”,我不在河南的时候,“瓦库”会同郑州设计师做无声的交流。与郑州的设计师,我们彼此的心通过时间和空间一直在沟通交流着,所以说我们见面亲啊!这次借河南美术馆举办我的“古早中国·摄影展”,邀请到各界人士及郑州的设计师们,同时,和郑州设计师们以“古早中国·摄影展”为话题,结合我们室内设计专业,做一场“致敬乡土”的对话交流。关于乡土,今天我讲九点:
    第一点:时光。就是时间,是我摄影的时候思考的一个点,也是在设计的时候思考的一个重点。如何考虑时光?我把它纳入与审美紧密的关键点。当我拿起相机拍照的时候,我多从追踪时光岁月的角度,去记录古民居留给我们今天的有着时光之美的模样。每一次记录也同时是对自己审美的一次洗礼,所以我津津乐道自己坚持了二十余年。我喜欢西安,因为她古老,有很多久远的历史留下可以借鉴的东西。我特别喜欢汉代石刻,比如咸阳霍去病陵墓里面的一组石雕。我在做“瓦库”的十年里,每当遇到设计上的困惑,都会专程去一趟,它给我的启示是非常的大。我们现在完成的石雕就只能是一种石雕,当然也分好坏。那组石雕会让人万分震撼,有汉代人的博大、豪放的胸怀,即就是再大的胸怀,那也是人做的呀,它为什么就能如此地打动今天的人呢?我想了之后顿悟:那是时光也就是时间参与的结果。我们看到二千年前的石刻作品,经过慢长的时光再雕琢,还有可能遭受历代战乱和人为的损坏,因此现在所看到的形、色、质已经不再是二千年前石雕最初的模样,褪去生茬而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打动了我。为了印证,我又去了敦煌,敦煌是东方艺术的魂宝,在世界艺术地位之高是众所周知的。敦煌莫高窟壁画经过了千年的岁月,同样打动着我审美的原点。把这两种艺术的美比较后,我得出:它们的大美来自于人的创作加之时光的再造。一个人为的新创物,不可能美得如此之高,它们之所以美得如此之高格,就是“时光”参与的再造。经过时间的打磨、洗礼,莫高窟壁画中原来可能是鲜艳的朱砂红、鲜艳的蓝或绿色,到今天已经难以辨识它本来的颜色,因此,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专家只能称为“敦煌蓝或敦煌红”。
    经过时光参与之后,再复现,它可以超越任何一位伟大艺术家的创作高度。所以,我将时光引发的审美,引申到摄影记录的视点上,同时也延伸到设计观上,在我的设计空间里留出时间的参与空间。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一个设计作品是开业那天最好?还是十年以后最好呢?我有个心愿:我的设计作品中希望有时光的助力,有意给时光留出余地,希望会有“上帝之手”合作,若干年之后越来越好。我看过近万年前的贺兰山岩画,岩画的图腾早已模模糊糊了,这些岩画被阳光、雨雪一直改变着,在自然状态下却越来越美。
回到我的摄影,每每最直接打动我的都是时光与生活的痕迹,所以今天我要先说时光。
    第二点:城市和乡村。这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我所理解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是一对恋人关系,它们美的区别是在性别差异的向往。城市更多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有如担当责任的男子;乡村则是一个精神化的,有着更多揣摩不定,如少女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有此性别差异是美好的基础,而当下出现了一个问题:性别失衡日益严重,女子般的乡村变的越来越生硬,导致性别差异缩小,性别数比失衡。据说,前段时间郑州设计师朋友组织去太行山写生,要走到大山的尽头才能找到大家喜欢的地方,是什么原因呢?是原本相伴在城市左右的乡村美丢失了。现在我们这类敏感的人群只能跑的足够远,才能找到城市人心里的情人。愿意对着她坐下来,对她去歌唱,去描绘。所以,我觉得我们设计师有责任,在这个时代,多做有益于平衡发展城市与乡村、保持美好性别差异带来的幸福感。千万不要把我们主观的城市经验强加于美丽乡村建设。有可能大家都富有了,却让最美好的幸福感失去。
我出国很少,但我到过的荷兰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城市有城市的骄傲,乡村有乡村的动人。我们现在城市意识有可能会将差异性,也就是乡村的精神吞噬,乡村精神可能会渐渐萎缩,其结果就是导致单性化生活,会让我们觉得生活没意思。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关注,特别是我们的建筑师、设计师们,从专业方向上予以重视。
    再回到我的摄影上,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记录乡土,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乡土本来是这样的,它很古早,很美,失去它们意味着失去生活的美好。
    第三点:音符。中国地大,民族众多,地形多样,所以民居的形态就像方言一样复杂多样,但在复杂的背后,是可以找到它们之间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规律,更准确的说就是组成的基本元素。我在拍了六、七年民居后,才清楚的意识到,千差万别的传统民居都是由土、木、砖、瓦、石这五种材料构成的,中国传统建筑五千年的交响曲是由‘土、木、砖、瓦、石’这五个音符完成的,每个地域的差异就是这五个音符不同的组合,如音符‘1、2、3、4、5、6、7’可以演奏表达出人类所有情感的音乐,传统建筑的五个音符也演奏出了中华大地所有的建筑形式。
    第四点:平凡。我摄影的初衷是热衷于乡土游历,在记录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土木砖瓦石’这些平凡物质,就像“工农商学兵”一样是社会中最平凡的人群。历史不是几个英雄创造的,真正筑造历史的力量恰恰是平凡。在我年轻的那个时代,常常听到‘工农商学兵’这样的提法,今天让我联想到越来越热爱的“土木砖瓦石”这些平凡的物,曾经有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在描绘和讴歌工人、农民、士兵们背后折射出的社会能量。所以我希望自己对焦‘土木砖瓦石’的焦点再具体一点,相机能再好一点,要把这些平凡的物,以赞歌式的呈现出来,让我们记住它的伟大平凡,这才有了‘古早中国’摄影展览,这个展览的主角就是‘土木砖瓦石’。我希望走进展厅的人感受到‘土木砖瓦石’的扑面而来,由它们来讲古早的乡土。所以我的画面里没有人物的出现,希望给观者更多的时间在‘土木砖瓦石’面前驻留,体会一下土是多么的有价值,木头多么的可爱,砖瓦多么的有用,石头最会讲古老的故事。
    第五点:本质。我在摄影里表达‘土木砖瓦石’背后的劳动,以及它们和阳光、空气、水分的故事,我认为这些才是美的根本。生活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也是阳光、空气、水还有愉快的劳动。这些是从人类一开始到人类结束都是在不断认知中要研究的方向。我们应该围绕这个方向做一切工作就不会跑偏,包括我们做设计。有时候我们会脱离方向,做一些表面化的、一时漂亮化的东西,而忘了设计的本质,丢掉了初心。
    第六点:踪迹。踪迹是一个哲学上的用语,我把它借用到审美上来,这对设计师很有用。前面我提到时光,讲到汉代石刻、敦煌壁画等,它们经历了时光岁月,包括损坏、修痕等人为痕迹,我们再看到的时候,它们身上就留下了强烈的踪迹之美。
    我常开车去偏僻的地方,这么多年开坏了三辆车。要到更远的地方才可以找到存留着上游精神的乡村,看到不同地表环境下的不同创造。世代劳动传承下来的一个村落,它经过时间和自然界的风雨产生了一种交合和变化。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村庄衰落了,甚至荒凉了,只要‘土木砖瓦石’还在,即使风化了,也入画。你能看出它从自然来又回归大自然的生命历程,这个看点就是‘踪迹’。另外,生活的痕迹就是生活的包浆,也蕴藏着踪迹之美。所以,我们在瓦库里做活动,这里的桌子、凳子尽量选用旧的,包浆是前人留下来的,在这里被使用后又加入了新的包浆,会越来越美。还有这墙上的瓦,都是从其他人家屋顶拆下来的废弃旧瓦,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上百年前的,它的价值在于“踪迹”的诱惑。今天我们所在的城市,新建筑、新材料,大都是没有生命属性的材质,比如铝板、玻璃、瓷片、塑料等,它们拒绝水分,与阳光空气不会产生交合,所以不能产生生命的历程,也不能与生命的人交流对话,不能调节人的精神磁场,所以我们要经常逃离城市,到乡村、到大自然中去调整自己。这背后的原因,我们真的要认真思考一下。
    第七点:实用。民居与皇家建筑、庙宇等不同,民居讲刚需、实用,讲节俭,自己动手,匠心传情,永远都不背离实用。这些都值得我们设计师铭记在心,让设计为更“适用”而创作。
    第八点:原创。民居是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是不同地域的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起意,一代代人积累出来的,其形:鲜活,其色:单纯,其质:生动。
你们郑州设计师前阵儿去的太行山的大脑村,那里只有红沙岩石、石墙、石地、石瓦顶,时间、地点、人物、交通、经济都受到限定,反而因为这些限定,才有了今天所得到的单纯、生动和与大自然的和谐。我在做瓦库设计时会考虑限定自己用材,是想用受限的材料在面对限定的建筑空间里做最大的发挥。这也是古民居对我的启示。
    第九点:智慧。这也是我最后想说的。古民居是世世代代人,经过一次一次失败总结出来的,从应对自然,到顺应自然,到栖息家园。因此,古民居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是数代人智慧的结晶体。其次,它敬畏天地,不干扰环境,生长在每一个不同地域都是原创,都是劳动智慧与天地自然融合的结果。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建筑或建筑室内是用付出高昂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的,是智慧的反面。智慧在那里?在民间,在古民居里,在经过人类生态思考后完成的建筑里。我拍照片的游历也是在采集散落在古民居里智慧的过程,所以,我每次完成一件设计空间后,会把古民居摄影作品挂在里面,以表敬畏。
最后我想说:坚持自己,用行动致敬乡土!
谢谢郑州的设计师们!”

    郑州弘文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专家王政强老师:”今天是和余平老师第四次的一个交流会,今天听余平老师的分享,感受到他的目标更加的坚定、充实、清晰。
    记得在2008年第一次的交流,余平老师聊到了自己不做商业设计;经过时间的验证,只要坚持的、专注做设计的都成功了;因为我们被大量的商业项目绑定,没有时间去思考身边美好的事和物。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今天来到现场的很多是四十岁左右的设计师,因为余老师的作品更吸引一些有思想的人。”四十不惑“,是我们发现问题,我们有困惑了;”五十知天命“,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看了余平老师的摄影展,自己对于设计的要求是“数量减少,份量增加”;我只想做我喜欢的设计。到四十岁以后,热爱比需求更需要。
    '北方和南方的关'.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完全不同,有差异化的美感。看余老师的摄影作品,我更喜欢他拍得北方的民居;更喜欢黄土;到甘肃、陕北,想起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想起了最近流行的两首歌《南方姑娘》,《飘向北方》;北方的文化,自己更能接受。
    ‘文化教育对社会的认知'。文化教育对社会的认知越来越强,特别是设计体现的商业价值;我们遇到好的甲方,赵总刚提到了,设计给他带来的商业价值。现在大家都在谈怎么做好文化教育。
    ‘关于谈自主创新'。‘拿来主义’究竟有多大价值,关键是怎么来用;最近关注媒体对于任正非时提到的,已经到了全球化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不可能自主创新,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因此创新对于设计师是特别的重要。
    ‘ 宽泛的内容到专注的领域’。大家过去对于宽泛的知识都要了解和学习,但是到了四十不惑的时候,对领域专注的东西会特别喜欢;如果越专注,将会越有成就感,你的价值会被社会认同,就像瓦库。我们需要专注;但是还应该做到‘和而不同’。
    ‘乡村和城市的关系'。乡村和城市的关系是对比,矛盾、和谐、平衡。我们看到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城市在乡村的记忆和城市的发展中是和谐共存的;比如纽约和东京;改善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要正确理解。
    希望摄影家和设计师共同记录我们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无论从事设计的哪个领域,能够像余平老师一样,坚持、专注,‘和而不同’这是我们城市的一个发展方向,城市让人更美好,乡土情感让我们有更多的传承。“

05
互动论坛

    蓝色设计合伙人&设计总监、高级室内建筑师刘鹏老师主持了本次的互动论坛环节:“今天这样一个交流会聚在一起学习交流,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忘初心的体现,我们再一次结合余平老师、于德水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分享,结合此情此景,结合自己内心所获,聊一聊自己内心的感受。”
    著名手绘艺术家、集尤客教育创始人陈红卫老师:“和余老师的关注点有些类似:余平老师用拍摄的角度关注传统民居场景建筑;我是画笔记录传统的民居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导向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工艺慢慢消失,通过摄影和绘画,把这些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都非常的珍贵。
我一直提倡设计师多画画,因为美术是设计的基础;美术从立意、构图等方面和摄影、设计都相关。我所认为的最佳状态是,每个设计师所设计的空间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我们希望引导设计师多走出去感受自然,通过写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提取设计创造的灵感。关注无序(自然)的状态,把无序的状态变成有序,这就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审美能力的提升。”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郭全生老师:“听了余平老师的分享,使我想起留学期间导师做的几个村落;最初看到日本城乡差别很大(建筑样式),但是似乎差别又很小(生活质量),选择宫崎清先生做为我的博士指导教官,源自于他的后期研究内容—-地域振兴方法吸引了我,读书期间对宫崎先生建造出著名的小山村—-三岛町等村落进行了较详细的田野调查。因此,回国后尤其在近年来我一直通过科研项目对乡村建设及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虽然仅是做些基础研究的工作;但对今后的设计实践应当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几年前第一次惊叹于瓦库的表现手法,这次是第三次来到瓦库,再次感受余平老师的作品不仅有温度,更能诱惑内心的宁静。”
    中国著名佛造像艺术家王勇波老师:“今天是第一次跟余平老师见面,之前见到的很多是作品;自己以前也做过十几年的设计,觉得很多层次方面都是一样的;余平老师的设计为什么会感觉这么亲切,跟小时候的生活有关系;设计误导了很多世俗的力量,世俗也改变了设计的力量,因为设计要为世俗所服务;常常在每个城市走动,看到这些很伤感。一些好的作品能感动你,源于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另外,我路过一个城市,惦记着能见到谁,走近交流,与智慧者交流,与长者交流是最方便,最捷径的方式;多交流,多去学习,就会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河南二合永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创意总监曹刚老师:“ 这次摄影展,看摄影作品里的东西,我感受到的只占余平老师分享的1-2点;首先,瓦库作品感受过,从一个室内设计师的角度看余平老师设计的瓦库,虽然我们没有自然之中,但是身边全是自然,因为我们身边有光线、有绿植,有风扇带来的微风都是自然的,但是我们完全不在一个空间里。
    另外,从摄影的角度。这次摄影展的作品都是没有人的,但是从每一幅作品里都能看到人的痕迹在里面;在艺术、设计、摄影之间的来回的转变。我们年轻设计师还是要学习,找寻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因为我们是设计师,要设计师尊重这个职业,更要为这个喜爱为设计付出更多,像余平老师一样,这么多年的坚持。当然也认可政强老师‘和而不同’的观点;因为我们的人生经历是不同的,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找到我们喜欢的东西,找找自己,才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
    境荷设计设计总监魏贯超老师:“听余平老师讲得致敬乡土,好像回到了我的童年;我6岁之前在家乡新密的一个村子渡过的,但是现在房子都已经不见了;自己童年已经找不到了;我们最后越来越单一,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根;通过余平老师的摄像展,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我们要关注内心传统的东西,这是作为我们设计师一种责任。
    最后,向余平老师提问:在当下这个浮华的社会,有很多流行的东西,包括明星设计师的包装;是什么让您坚持做这些,包括弘扬乡村的文化?
    余平老师:”这件事和我自己的世界观有关系。做为设计师有所为,有所创作,希望自己的创作是层出不穷的变化的,这是一个常识。当我看到民居的时候,它的形状、质地和建造方法,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时候;包括,布达拉宫,虽然他是宗教建筑,但是它跟民居有点关系,是因地势而建。想做个世界独一无二,既复杂也简单;要用一个相对隔离的方法,在一个地表资源求生存的时候,做出来的东西,评判它的人和外界的人来看时,会说,这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作;这是对我一个特别大的启示,并不是说我们必须要完全见识特别多的东西,把所有的东西都看遍了;看透了,再做一个东西就是一个原创了。其实两种途径都可以做到一个独一无二的创作。
    自己以一种相对陌生的方法,人的精力有限,可以像自己相对被隔离的时候,自己被限定的情况下,我去做这个事情,我要坚持这个事情的时候,是点上连续的发力,不管我做瓦库、左右客、花迹等。有人会问我,在设计创作的时候会不会枯竭了,做不出来新的东西了;我也在问自己,如果用心来回答:还是会选择在一个点上,继续发力。一个作品,当交给别人的时候,别人看着还不错,但是在我内心来看,离我内心差距还是满大的;下次再通过一个机会,把距离再缩下...... 以我对古民居的启示连续做,哪怕到最后,这辈子就一个作品,这个作品是我愿意选择去做的。自己不希望被重复,也不想重复别人,这是我内心真实的一些想法。”
    河南落羽杉室内设计 总设计师、高级室内建筑师、鹦鹉螺设计创办人、河南陈设艺术协会理事李卡老师:“听了余平老师的分享,自己也一直在思考,他做的工作跟我整天在思考的和实际在做得工作有反差,反差带给我很多作用力。在学校专业的学习之后,因为工作的需要,在从业层面需要不断的学习、视野开阔,我们看中国历史,更会去看世界历史;会去看贝聿铭的建筑,但是也对扎哈感兴趣;可能会去看中国传统民居,也会去看南美马丘比丘的玛雅人如何造房子......通过这些的学习,觉得这个世界很多元,很丰富多彩; 归根结底,是为我们设计工作服务。
    我们比较多的是做商业设计,需要特别多的素材,我们的思考,需要特别多元的涉入给我们的商业设计讲故事;但是实际上,到今天为止,从自己做设计,打动自己,还差非常远;很可能丰富多元的涉入,会呈现出一种脱节;如何才能真正打动自己,除了满足工作需要外,还要让自己非常喜悦的,像余平老师这种带着深厚的感情去投入自己的工作。可能还要回到自己的文化状态中来。今天有一些触动,年轻一些的设计师应该走入自己的一种文化状态,并真正从中涉取。“


    论坛最后,由孙华锋老师为本次活动总结:”对于设计师来讲,摄影是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希望有机会请余德水老师、罗勇老师为设计师上一堂摄影课。另外,余平老师的作品对我触动非常之大,从余平老师身上,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更多是心灵的一种碰撞;今天的分享更多的是心灵上直观的感受和碰撞。我们不要被浮躁社会左右,如何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双方面都能够沉下去,静下去,这更多的是余平老师带给我的感受。”
06
品牌支持

   本次活动得到了美国百色熊涂料的独家支持;美国百色熊涂料郑州公司 总经理郑州公司总经理宋永奎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并致辞““从美国百色熊1947年成立,1999年的时候,百色熊BEHR被马斯科集团收购,马斯科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民用建材商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我们在06年的时候,把纳米技术运用到百色熊产品当中, 2007年的时候正式进入中国。我们为什么可以做到北美市场的第一名,第一个我们是超强的耐擦洗的能力、防水性、柔韧性。”由美国百色熊涂料郑州公司吴涵为大家展示产品的性能。 
本文相关关键字:

更多网友评论    

已有评论(0条)

昵 称:

老板电器
莫顿家居
大金空调
设计趋势
诺贝尔磁砖健康岛拉卡萨国际家居日立变频中央空调海信中央空调大唐合盛瓷砖三菱重工海尔中央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