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在环保、销售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受阻等多方因素影响下,河北等北方产区率先传出企业进入年底停窑检修期的消息;
随后,江西泛高安产区的部分企业也陆续出台计划拟于11月底停产应对成本上涨困局;
而刚刚历经了因环保整顿而“减半生产”的山东淄博,在日前陆续恢复生产后,又恰逢市场转淡,当地企业表示“不敢开足生产”,因此目前仅有60%的生产线在产;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广东产区亦有部分企业自11月中旬开始陆续停产。
本报记者通过走访广东、江西、山东、夹江、河南、河北等产区获悉,据不完全统计,除个别产区外,今年我国大部分产区都将于11月底迎来年终的首轮停产高峰期。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各产区的信息,记者发现,除了部分因环保整顿而被迫停产的生产线之外,其余提前停产的生产线多以抛光砖、瓷片、外墙砖生产线为主。有业内人士就此分析指出,在产品同质化、价格战严酷、企业生产成本攀升的环境下,由于利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不利因素困扰,抛光砖、瓷片、外墙砖生产企业的压力相对而言更大。因此,在停产之后,又将会有一波生产线改建潮来袭。
广东产区:
开工晚停窑早,大部分陶企全年开工时间不足10个月
相比2015年频繁传出陶企倒闭、破产消息而言,今年广东产区整体形势较好。“开窑率相对较高,整体来说不低于七成,闲置的生产线并不多,有同行想租赁生产线都找不到合适的。”佛山某墨水供应商告诉记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2016年广东产区陶瓷企业运营轻松。受访者告诉记者,广东产区亦有部分企业自11月中旬开始陆续停产,而从目前各陶企年底拟定的计划可以看出,11月底开始,该产区的绝大部分陶瓷厂会集中进入停窑检修模式,保守估计将于12月底或2017年1月初完全停产。
“虽然目前有很多生产线仍在运作,但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苦撑。”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今年在广东产区有小部分陶瓷厂由于扛不住经营压力,从年中开始逐渐停窑,截止目前已经全部停产。
该人士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陶瓷厂擅自停窑会引发外界的诸多猜测,再加上停窑之后也需要支付窑炉的维护成本、员工工资以及厂房租金等诸多费用,所以一般来说企业只要能保持“微利”、甚至是确保“不亏本”就会坚持生产。
陶瓷企业为了避免库存压力与高昂的生产运营成本而主动“减产”的案例并不鲜见,尤其是对于一些产能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更是释压的良招。
上述墨水供应商指出,产销严重不平衡是今年不少陶瓷厂陆续停窑的重要原因。
业内对此表示赞同。除此之外,近两个多月来煤炭、物流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疯涨”也致使部分陶瓷厂提前停窑。“正常情况下,每年陶瓷厂的运作时间在11个月左右。然而,今年陶瓷厂不仅开工时间晚,而且现在又在着手准备停产事宜,意味着2016年广东产区大部分企业的总体生产时间约在9个月左右,可见经营的困难。”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据受访者介绍,总体而言,去年广东产区改线生产全抛釉、超晶石等产品的陶瓷厂今年的运营普遍较良性。
据悉,在多种压力的夹击下,广东产区部分砖坯生产厂家因经营困难而寻求出路。有小部分砖坯厂也添置了抛光线生产成品,但该类厂家并没有品牌运作的经验,且缺乏客户资源,难以销售瓷砖成品,继而陷入了困境。
四川夹江:
产销稳定,部分企业表示“今年不停窑”
近期,由于受气候原因影响,北方各大产区现已出现大面积生产线停窑现象,预示着今年北方产区生产线停窑高峰期将提前来临。然而截止目前在西部夹江产区,大部分生产线仍在满负荷生产。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今年夹江产区内陶瓷生产线开工率一直保持在70~80%左右,仅在7、8月的行业销售淡季跌破60%,随后迅速反弹。当前,夹江产区仍然保持有70%以上的开工率。大部分陶瓷企业负责人表示,相比往年,今年产区出现全面停窑时间将会有所推迟,预计将在2017年1月中旬左右,其主要原因是今年淡季停窑后生产线恢复生产的时间普遍都比较晚,大部分生产线都在9月前后恢复生产。
“当前企业的销售运行稳定,基本上能够实现产能平衡,部分产品花色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交流中广乐销售总经理林华对记者表示,目前企业的销售势头不错,估计这样的势头还将延续一段时间,因此暂未制定年终停窑计划。不仅如此,该企业还计划将新建的4万方全抛釉生产线在年前投入生产,借此缓解当前部分产品的排产压力。
建翔(金翔)、盛世东方、康荣、索菲亚等企业都在满负荷生产,部分企业甚至表示今年不会停窑,具体停窑时间要等开年后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而定。此外,受西瓦销售火爆的影响,科达、裕兴、金星、新兴等西瓦生产线如不出意外今年也不会停窑。
米兰诺企业西瓦生产负责人徐建强表示,“在此之前,我们曾停窑长达4个多月对西瓦线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升级,直到9月16日才恢复生产,因此在今年内企业将不会考虑停窑”。
根据目前产区内生产线开工比例来看,西瓦、外墙、全抛釉系列产品生产线的开工率是最高的,仿古和瓷片线相对而言要略差一筹。据了解,瓷片生产线在经过大面积的技改后,其产品开始逐渐复苏,如今产区内瓷片的售价已经接近年初的价格。然而,唯一让人惋惜的是产区内的抛光砖价格一跌再跌,现已经跌破13元/片的底线,成为产区中的“鸡肋”产品。
据统计,近年来产区内的瓷片、抛光砖、西瓦等生产线在不断锐减,唯有全抛釉生产线数量在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瓷片、抛光砖等产品的利润较低,全抛釉系列的产品的利润较高,企业为了追逐高额的利润,所以把大部分的瓷片、抛光砖生产线技改成生产全抛釉及系列产品。
泛高安产区:
部分企业拟月底停窑,多为抛光砖、瓷片生产线
受多重因素影响,进入11月,全国已有部分产区陶瓷企业将停窑事宜提上日程。近日,本报记者通过走访泛高安产区的部分陶企了解到,该产区也有部分企业开始筹备停窑,但主要集中在抛光砖、瓷片等生产企业。其余大部分陶企销售负责人均表示“情况不错”,称其公司或将持续生产至12月底。
“整体而言,目前抛釉砖及仿古砖的市场形势较好,企业每天都能销售数千箱,现在车间里每天都有很多砖坯等着抛光”。天瑞陶瓷董事长付少模如是表示。
不过记者从罗斯福陶瓷企业了解到,该公司计划于11月停一条瓷片生产线,抛光砖生产线也会提前停产。“除了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下滑等因素外,也是为后期公司主导抛釉砖系列产品重新进行市场布局做准备”。罗斯福陶瓷企业市场部经理黄晨子介绍到。
从2016年泛高安产区各类生产线的开工情况来看,产区整体形势较良性,仅有少数企业未开足生产,其余绝大部分企业都是满负荷生产。但在进入6、7月份销售淡季之后,外墙砖、抛光砖以及瓷片生产企业由于产销负担选择了减产。而这类企业在进入下半年的销售旺季之后,也由于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市场压力与日俱增,成为了产区最早停产的生产线。
除此之外,抛釉类及西瓦类产品均能保持产销平衡,甚至能消化部分早期的库存。因此,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停窑检修期,泛高安产区内部分抛光砖生产企业计划改造生产线。
事实上,早在今年7、8月,已有部分企业率先开始改线,大多为抛光砖生产线改造成抛釉砖及喷墨抛光砖;另有不少外墙砖生产线在今年也迎来改线高潮,如新瑞景陶瓷将一条外墙砖生产线改造成薄板生产线,金泰源陶瓷则把一条外墙砖生产线改造成西瓦生产线。据了解,目前还有一些外墙砖企业计划改生产线,主要是由于今年国内的外墙砖市场形势非常严峻、企业库存压力大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导向等因素所致。
“尽管从8月底开始,抛光砖、西瓦等一些产品价格开始有所上调,有些企业甚至数度发出涨价通知,但实际并未能涨价成功。”多位陶企销售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即使有部分企业价格上调成功,相比生产成本的上涨比例而言,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太小了,根本无法平衡。因此,虽然今年抛光砖、瓷片以及外墙砖企业的产销率能达到8成左右,但是利润率却削减很多,甚至有生产厂家基本处于无利甚至亏本的边缘。
据不完全统计,与2014年泛高安产区的产能统计数据对比,该产区的抛光砖生产线已从2014年的约60条已经减少至不足30条。而金泰源陶瓷营销总经理雷东烨告诉记者,今年产区内外墙砖的产能同比2015年也减少了15%。
面对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企业利润率减少等不利局面,产区中已有一些运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从产品结构、营销体系、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如今年上半年,太阳陶瓷高薪引入佛山一线品牌企业营销总经理及相关的人员,对其产品体系、品质以及花色上进行规划提升;此外,罗斯福、瑞阳陶瓷等企业也纷纷引入佛山职业经理人,为后期企业转型提升做准备。
山东淄博:
多次关停、限产后,生产线开工率仅60%
日前,记者通过调查走访得知,淄博产区或将于11月底迎来本年度首轮停窑高峰。陶企提前停窑的原因一方面是淄博市政府此前曾要求陶企“煤改气”,因此有部分陶企将于本月底停产进行“煤改气”的改造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市场惨淡,多数陶企库存压力过大。
不过亦有部分陶企表示当前产品排期紧张,停窑时间将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明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些生产销售均不错的企业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能会延长本年度生产时间”。淄博新博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锋告诉记者。
狮王陶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武广分析指出,淄博或将在11月底、12月初出现年底首轮停产高峰。
形势不明朗,生产线在产率为60%
除几家陶企明确退出行业,当前淄博产区多数陶企现均在生产。从开工企业数量来看,95%以上的企业目前在产,但从当前开工生产线来看,在产数量约为60%。记者获悉,此前因杭州G20峰会以及环保治理而停产的企业近期陆续恢复生产,但由于现阶段销售市场转淡,多数企业并未开启所有生产线。
一位不愿具名的当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淄博产区的多次关停、限产给企业所造成巨大压力,再加上市场转淡,“开与不开,对企业来说都很痛苦,不生产就不用投入,没有资金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由于淄博当地政府严厉环保治理以及转型升级的影响,多数陶企瓷砖产量至少下降三分之一,甚至有陶企下降幅度可达到二分之一。
上述人士分析到,上半年是陶企开拓网络、产品招商的重要阶段,只有新客户不断加入,才能保证销售网络健康发展。而在今年上半年,淄博陶企不仅无力开发新客户,反倒是有不少固有客户流失,不少销售市场也被周边产区瓜分。“不明朗的产区形势是导致多数厂家销售被动的一大原因,正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一样,前期没有播种,怎会有好收成”。
因此,客户分流也是不少淄博陶企销售变淡的原因之一。近段时间以来,有多家陶企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情况或将持续,尤其是在产区形势仍不乐观的情形之下,明年仍将是客户流失比较集中的时期。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压力很大,但过早停产将对陶企影响较大,正处于产业调整关键时期的淄博陶企只能咬牙坚持生产。据了解,目前淄博产区多数陶企产销率在50%左右,但仍有多家陶企产销率保持在8成,如狮王陶瓷、新博陶瓷、智联陶瓷、欧西曼陶瓷、金亿陶瓷等。“与去年相比,狮王瓷砖销量预计将增长15%”。狮王陶瓷常务副总经理张武广告诉记者。
淄博新博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的表现非凡。在该公司副总经理宋锋看来,这与其公司近年销售模式的成功转型有很大关系,除了得益于终端专卖店的建设,其公司在今年连续推出的两款新产品对业绩保持稳定增长也起到了极大助推。
原材料价格上涨,助推高附加值研发
多位陶企销售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产区内地砖类产品销售普遍好于墙砖,其中,金刚石瓷砖是主流产品,仿古砖和部分厂家的大理石瓷砖销售也相当不错。“往年陶博会,客户多少都会购买墙砖,而在今年,很多客户根本都不问墙砖。”淄博一陶企总经理坦陈。
虽然淄博内墙砖品质不错,但价格几无优势,因此不少厂家早已转产。截止目前,淄博产区仅有几家陶企的几条生产线在生产墙砖。受周边产区低价冲击,此前淄博多数生产线现已改产金刚石或其他。
而近段时间来国内各种原材料价格纷纷上涨,进一步缩小了瓷砖利润空间。在狮王陶瓷常务副总经理张武广看来,瓷砖生产成本的上涨,或有助于淄博陶企走高附加值研发道路。
张武广表示,与前几年相比,淄博陶企已有较大提高,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市场培育、包括研发投入等。他强调,“尽管如此,淄博陶企需要提升的空间仍很大”。
新博陶瓷副总经理宋锋也认为,目前淄博陶企在硬件方面已没有问题,但需大力提升软实力。“尽管大家营销意识有了,但销售观念需要尽快转型,同时改变传统模式”。宋锋认为,一方面是全面提升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包括敬业精神与客户服务;二是转变销售模式,原来以批发为主的销售模式,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多渠道探索发展。
北方多产区:
11月底将大面积停窑
往年,陶瓷企业通常会在春节前15~20天停窑进行停产检修。而今年刚到11月中旬,河北赞皇产区多数陶瓷企业已经停窑。据知情人透露,主要原因在于“小厂家越生产越亏本”,在“成本大幅上涨、瓷砖价格却始终涨不上去”的情况下,企业很难维持运营。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行情差、销售难才是这些企业提前停窑的根本原因。
不仅仅是河北,其他北方产区陶瓷企业的压力也远远大于往年,对今年提前停窑也早就进行了准备。从时间来看,进入11月中旬河北就开始有陶瓷企业停窑。而陕西千阳一些陶瓷企业将于近期停窑。河北、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多家陶瓷企业表示将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停窑,目前在做最后的冲刺提升全年业绩。从调查情况看,本月底下月初北方产区将进入集中停窑期。
今年以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产区在经历了开春短暂的旺销后,就进入了漫长的淡季。进入9月份,超限治理直接拉动了运费、原材料、煤炭价格的疯狂上涨,生产成本急剧上涨,陶瓷企业处境愈加艰难。
由于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北方已经进入淡季。但近些天随着一些陶瓷企业陆续停窑,加上冬储的拉动,一些陶瓷企业销售情况整体不错。中洲陶瓷营销总经理陈爱告诉记者,近三天他们出货就达十几万件。
另有部分陶企则主要受到环保政策影响未能满负荷生产。近日,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指出河南环保存在不作为、慢作为情况,河南随即在全省加大了环保整治,实行错峰生产,内黄等产区陶瓷企业均受影响,一些企业只有部分生产线生产,或分时段生产。
在对停窑企业进行调查时,多数企业表示将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改,明年推出新的产品,以期提升产品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也是为了增加利润空间、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而改造的方向地砖仍以通体大理石、金刚石为主,墙砖则以金丝釉、剥开釉为主。
近些年,北方产区在扩张停滞的形势下,陶瓷企业更加善于学习佛山、淄博的产品和营销,也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多样化,特别是一些有远见卓识的陶瓷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产品品质和品牌,个别产品已经达到了佛山、淄博等产区的水平和高度,一些品牌也开始有了知名度。但是由于出身和环境的差别,北方基地企业品牌的崛起还需要经历磨砺和沉淀,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期望的高度。